你是追求,還是被要求?蘇國垚

 

你是追求,還是被要求?蘇國垚



你是追求,還是被要求?

一大清早,各地的公園都能看到許多老人家勤奮做著甩手功、跳排舞、打太極或是健走、慢跑,沒人強迫他們早起,他們都是主動起個大早運動養生,這種精神就是seek for(自我追求)。

還有一些老人家是由印傭推著輪椅出去,印傭起床的心情當然跟老人家不同,他們多數是年紀還很輕的女孩,在印尼的家裡也都是千金,一定還想睡久一點。但工作要求他們早起逛公園,這是been asked for(被要求),要不是為了賺錢,他們寧可睡覺。

當起床的動機不同,感受也不一樣,老人覺得自己愈運動愈健康,很開心。印傭則覺得起好早真累,很無奈,到公園後把輪椅推在一起,跟自己的印尼朋友聊天。在公司,老闆要業績,逼著你面對客戶,可是難纏的客戶一直開出不可能的條件逼你答應。大家都很無奈的要求旁人、逼迫他們做事,所有人都痛苦。但如果將情況扭轉成我們想要追求好業績,主動去找客戶,引起客戶想要的動機,想要更好的價格及服務,一來一往,變成雙方都是seek for。

兩者行為一樣,但動機不同,做事的感覺也不一樣。「追求」與「被要求」之間並不涇渭分明,當「追求」的比例高,凡事主動處理,會比較開心;可是當「被要求」的比例提高,就沒那麼起勁。好在可以透過轉念,靠著創造動機,來調整兩者間的比例。

譬如,球隊設下拿下冠軍的目標,這是「追求」的動機。為了達到目標,必須在教練安排之下每天跑八公里培養體能,這是「被要求」。雖然拿冠軍是發自內心的渴望,但為了目標,每天必須先搞定這八公里。

有時候明明是自己開心的工作,照理應該很積極的完成,偏偏一直拖延不去做,等火燒到眉毛,原本seek for 的事情也會全部變成been asked for,逼到嘴角生瘡、長青春痘又熬夜又加班的趕工。假如早早排定計畫,按照自己的節奏好好的做,會做得更有把握。

當「追求」比例愈多,成功機率也愈高。可惜的是我們做事情往往比較懶散,導致計畫趕不上變化。如果能夠多點使命感,積極主動的出擊,效果會大大不同。

你的工作呢? 你是怎麼看待自己的工作? 你的seek for 與been asked for 的比例又是什麼? 不要怨嘆工作困難,只要轉念,將比例調整好,做起事來會加倍愉快。

摘自《只要比別人多2%就可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