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學習成果作品呈現建議(三)—— 作品摘要與脈絡該如何撰寫(含範例)

 

課程學習成果作品呈現建議(三)—— 作品摘要與脈絡該如何撰寫(含範例)

2022-02-11

  根據110年會後問卷統計與討論結果,有接近70%的與會教授重視在作品中看到脈絡性說明及摘要。如同我們第一篇文章所分享,作品的摘要和脈絡說明是一份完整作品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可以讓審查教授快速掌握學生撰寫作品的緣由,以及整份作品的重點,而不用多花時間去猜測學生想呈現什麼。

  因此,以下將透過具體的範例,讓大家清楚一份完整作品的摘要與作品說明,究竟該如何撰寫,而在分享作品範例之前,還是要先帶大家瞭解在撰寫摘要和脈絡時,有哪些原則、做法和注意事項。

 

(一)摘要

  首先,撰寫摘要的大原則是簡潔地呈現作品的內容重點,且篇幅不能太長,最多一至兩頁,並且最好能夠在摘要中突顯出自己的特質,以及整份作品的亮點。摘要可以包含作品的脈絡說明與心得反思,但不是必要,依個人的呈現偏好也可以選擇拆分成多段來說明。

  能夠放進摘要的具體內容包含:動機、與課程的關聯性、學習或研究方法、內容概要、成果簡述、困難與解決方式、學習收穫與心得反思等,但並不是每個要素都一定要具備,只要在看完之後能讓讀者清楚這份報告做了什麼事情,就算是合格的摘要。如果還是不確定要寫哪寫內容,上述要素中「學習或研究方法」和「內容概要」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有關撰寫摘要的建議方法,可以透過像是5W1H等分析法的方式,簡單說明脈絡(who, when, where)、動機或問題意識(why)、研究方法(how)、內容與成果(what);也可以搭配流程圖、心智圖等圖表來呈現,但仍需精要地呈現你想讓教授看到的重點,不要把版面弄得太複雜而本末倒置。

  最後有一個小技巧是,若不知道如何開始撰寫,可以先想想自己在口頭報告時,會怎麼跟聽眾快速導覽這份作品,再將這些內容轉化成文字版的前言與摘要。

 

(二)脈絡:製作動機與課程關聯性

  在作品脈絡方面,不論你是什麼樣的作品類型、想透過什麼方式呈現,作品開頭都應放上作品的製作動機,並且能夠簡短精要地說明作品與課程的關聯性。至少要清楚說明作品是哪一門課的課程成果,若能詳細到與特定單元或主題的關聯會更好,例如:作品的主題是從課程中的哪一單元延伸出來的內容、為什麼想要做這樣的延伸探討等。

  另外,可以說明從課堂中發想作品主題的過程,或說明作品內容對應到課堂中所教到的哪些知識或能力,也可以參考課程大綱,用自己的方式簡單重述。例如:說明作品是否為團體報告、課程中哪幾個單元啟發你製作出這份作品。最後,在撰寫與課程的關聯性時,注意是要放入跟作品有關聯的內容,避免作品說明變成講解課程大綱的流水帳。

 

(三)作品範例

  那麼在講解完摘要與作品脈絡,在撰寫時須注意的原則、做法和注意事項後,就讓我們進入作品舉例的階段,帶大家看看一份完整作品的摘要和脈絡究竟是什麼樣子吧。

1.  摘要

(1)摘要包含脈絡的例子:

  舉例來說,下面這份機器人製作的實作作品,在摘要的部分便詳細說明個人的選課動機,並且在課程說明的部分一併交代作品內容和與課程的關聯性,指出最終的成果目標——完成機器人的程式設計並通過認證,使審查教授對後續會在作品中看到的內容可以有初步的認知,也能夠明白這份作品被製作的緣由。

 

圖 1、機電整合與科學實驗設計(機器人製作)

   下面這份歷史科的課堂活動成果作品,在摘要開頭便說明這是什麼課程的作品,甚至更詳細地談到這是從補充、延伸課程中,對於「二戰時期民族主義」的探討,所製作的成果作品。同時,摘要也清楚交代作品的內容:分別針對德、日的歷史資料進行分析,並且在結尾點出個人的學習收穫。在個人動機的部分,雖然有點出是受到課程中哪個單元的啟發,可以看出這位同學是自主挑選有興趣的主題,但若能更具體的說明作品主題對個人的意義,或為什麼會對這塊領域感到好奇,便能讓整體的摘要與脈絡更完整。

圖 2、二戰德日民族主義

 

(2) 摘要包含成果概述的例子:

下面這份關於「泡水時間和綠豆生長高度關係」的自然探究作品,不僅明確說明他的研究動機、方法與作品內容,也加入了研究限制與研究成果的概要,讓讀者在看完摘要後,就能大致清楚作者歷經探究之後有什麼發現與收穫。

 

圖 3、綠豆泡水

  

 而這份關於「台灣疫情期間限制醫護人員出入境」的社會探究作品,摘要的寫法就比較偏學術類型,除了說明研究動機與研究題目外,也說明了作者在經過資料查找與分析後,所得出的結論(成果)。

 

圖 4、限制醫護出入境

 

(3) 摘要包含心得反思、困難解方、學習收穫的例子:

  另外,像是下面這份小論文的作品,在正文之前透過公版加入摘要和作品說明,用一頁的篇幅簡潔地介紹作品的內容,首先在第一段提及作品的製作動機、與課程的關聯性,並點出作品主題;第二段則說明了製作的過程與內容;最後,在第三、四段加入個人的心得反思與學習收穫。不僅讓審查教授能快速掌握作品內容,也補足了小論文的格式整體來說,是一個相對完整的作品摘要。

 

圖 5、優格濃稠度

2.  作品脈絡說明 

 

(1) 脈絡「包含個人動機及課程關聯性」的例子:

  像是這位同學在其探討廢死議題的專題報告開頭,表明他是因為看了公民課中老師播放的影片,才開始對「死刑存廢」的議題產生興趣,明確說明其研究動機、與課程的關聯性。

 

圖 6、廢死

 

  而下面這份寫信馬拉松的課堂活動成果作品,同樣也有在開頭說明作品與課程關聯性,是公民課在「人權保障」單元,所延伸出的課堂活動成果。然而,稍嫌可惜的地方是,或許是因為該作品來自老師規劃的活動,所以較看不出個人的動機。不過,也可以在內文或心得反思的部分,多談談個人對作品主體的見解或分析,以填補缺少的個人動機,讓審查教授也能看見個人對主題的想法。

 

圖 7、寫信馬拉松

 

(2) 脈絡詳細提及「從課程中特定單元或主題延伸」的例子:

  另外這份生物多元選修的探究式專題報告作品,首先就說明了個人的選課動機,並且深入談到在該門課程中,有關於病毒的構造與感染機制,如何啟發自己確立這份作品的主題「溶瘤病毒療法」。在與課程的關聯性方面,不僅點出是哪門課的作品,更詳細提及是什麼單元或主題的延伸,於脈絡性上有加分的成效。

 

圖 8、溶瘤病毒療法

 

 

  而下面這份公民科學習單,內容是在蒐集與課程單元相關的報紙新聞,並整理成課程學習紀錄。因此,在各篇新聞的摘要開頭附上簡短的課程單元說明,便可以清楚讓審查教授看到作品內容對應到那些課堂所學。

 

圖 9、公民學習單

 

 

(3) 脈絡說明在課堂中「發想主題的過程」的例子:

  這份探討「中南美洲民族意識的起源」的資料整理式專題報告作品,作者在前言便清楚交代了作品的脈絡,除了提到自己是從部定歷史講述中南美州殖民與獨立的單元,以及同一學期所上的社會學課程中獲得靈感,也詳細說明了他是如何發想這份探究作品的問題意識。

 

圖 10、中南美民族意識起源

 

 

  最後,這份公民科探究式專題報告作品是在探討「政治場域中女性面臨之困境」,作者在動機寫到他是從公民課堂中所觀看的電影,聯想到2020「最男內閣」被婦女團體批評的時事案件,進而延伸出這份作品所欲探究的主題。

 

圖 11、政治場域中女性面臨的困境

 

 

(四)結語

  摘要與作品說明是除了百字心得、作品封面之外,能夠讓審查教授迅速掌握作品要點的關鍵,因此雖然它只占整個作品的一小部分,卻不容忽略。但也要提醒各位,摘要與作品說明只是呈現的工具,只要能快速且如實傳達作品的內容概要和脈絡,便無需拘泥於一定要包含上述的每個要素,若擔心缺少哪個要素而無法呈現某些能力或特質,也可以在作品的其他地方進行補充,例如:若作品是按照課程規劃製作,缺少個人動機,可以在心得反思說明挑選上傳的理由。總歸來說,重點在於要如何透過這些工具將作品的亮點提示給審查教授,如果能夠達成這項目標,就會是一個好的做法。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