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淇華:說出讓你兩眼發光的內容!給入學面試考生的10項建議

 

蔡淇華:說出讓你兩眼發光的內容!給入學面試考生的10項建議

曾指導一位得過2座宏碁數位創作獎,在學測也拿到高分的學生,我們都認為錄取北藝大已是囊中物,想不到最後卻大意失荊州。 「面試搞砸了。」學生回校後懊悔說。 「怎麼可能?面試怎麼了?」 「他們從我的影片衍生一些問題,例如用了哪些技巧,那些經典電影使用這些技...

台中惠文高中圖書館主任蔡淇華統整學生與自身的面試經歷,分析出大學入學面試10大建議,含括凸顯個人亮點、面試官提問重點到呈現學習興趣,幫助考生順利面對升學面試壓力。

上週2位學生不約而同傳來好消息,他們不用參加學測,就靠著文學作品及面試,透過特殊選才的管道,錄取夢寐以求的國立大學。驚覺108課綱下,選才趨勢已經改變,如何在面試後脫穎而出,也成了考生必須面對的課題。本文擬提供10項建議,供即將參加面試的考生參考。

一、 動機勝過一切,從你身上長出來的故事最動人!

當被問道「你為何要選讀我們這個校系」時,千萬不要回答:「因為我父母希望我做這個選擇。」就算事實如此,如此回答只會讓面試官覺得你興趣缺缺。

考生一定要試圖找到自己的「內在動機」,甚至為這個動機講一個「熱血的故事」。

一位在雲林任教的好友與我分享:「我看了您寫作書的『故事力』後,建議我的學生面試時,提到自己的祖父罹患重症,卻面臨偏鄉醫療資源不足的困境,遂以『當偏鄉的史懷哲』為一生職志。學生最後在繁星後的面試拿到高分,進入醫學系就讀。

記得自己也曾參加兩項教育獎的遴選,總共需參加四次面試,最後都僥倖雀屏中選。事後遇見一些評審,徵詢獲獎原因,都得到類似的回答:「我們都被你的『動機』打動,沒人你叫你做這些事,但你看到他人的需求,就一頭栽下去做。」

所以千萬要記得,「沒人叫你做」的事,才叫動機。

二、 你必須要有作品的論述能力

曾指導一位得過2座宏碁數位創作獎,在學測也拿到高分的學生,我們都認為錄取北藝大已是囊中物,想不到最後卻大意失荊州。

「面試搞砸了。」學生回校後懊悔說。

「怎麼可能?面試怎麼了?」

「他們從我的影片衍生一些問題,例如用了哪些技巧,那些經典電影使用這些技巧?我根本答不出來。唉,我自學剪接軟體,自己拍,自己剪,哪裡需要知道這些專有名詞!」

終於知道學生鎩羽而歸的原因了,原來他缺乏的是「論述能力」。

學生漢均錄取世界4大時裝設計學院之一的「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汀學院」後,分享面試的經驗:「教授要我說出創作的理念。教授說,作品的完整度不是最重要,他們最想知道的,是我為什麼會做這個作品?做出作品的邏輯又是甚麼?」

原來「論述能力」就是「能做,也要能講」。所以同學在面試前,務必練習用最精確、最有邏輯的語言,講解自己的作品。

三、 胸有詩書氣自華,沒有課外閱讀的習慣會被秒殺

「自主學習」是新課綱的核心,因為只有自主學習者才能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而在知識更替迅速,舊知識很快就被新知識取代的年代,只有「終身學習者」才不會被世界淘汰。因此在面試時,「平常都看些甚麼書?」、「上哪些網頁蒐集資料?」以及「對時事的看法?」,就變成評審判定考生是否具備「自主學習」素養的常問題目。

一位參加國立大學商學院面試的學生,回校後用「被羞辱」來形容自己的挫敗。

「老師,你應該要提醒同學們,若要參加商學院的面試,平常最好要有閱讀《天下》、《商業週刊》或是關心財經新聞的習慣。」學生搖搖頭:「評審問我『東協十加三』對台灣的影響,我竟然毫無頭緒。」

四、 用科系試探,證明你真的適合該科系

《親子天下》曾在2019年調查台灣大學近800位大學部的學生,結果僅4成台大生表示,如果可以重來還會念現在的科系。因此入學管道增設面試,就是不想僅用考試分數錄取不適合的學生。

如果面試時,每位學生都能證明「我真的適合這個科系」,一定更可能得到教授的青睞,而各種「科系試探」的經歷,都是最好的證明。

第一種「試探」是作品。例如2019年一名考生以學測48級的成績正取交大資工系,就是因為他曾架設Linux伺服器製作「學測5選4」工具,造福全國的考生。

第二種「試探」是職場打工。例如就讀觀光餐飲前曾到相關產業打工,倍嘗該行業的辛苦後,仍然一往無悔。

第三種「試探」是證照。一張多益900分或是日文N2以上的證照,會讓外語系教授知道,你已在語言天地試探多時。

五、 有點自信,又不會太自信

被譽為「歐洲哈佛」的阿姆斯特丹大學考官上學期來訪,並向申請該校的學生 Cyndi 提點面試的技巧:「妳要有點自信,但又不會太自信。」

他的指導有點禪味,我麻煩他再深入說明。

有自信代表自我期許高,但高中生不可能甚麼都懂,被問到不懂的問題,不要過度自信,不懂裝懂。

自己當面試官時,也不喜歡聲音微弱、眼神閃爍、缺乏自信的的面試者。以下三個建建議是展現自信的好方法:

1. 咬字清晰,音量適中。面試前可參加模擬面試,請第三者協助指正調整。

2. 可以注視對方的人中,這樣不會讓面試官有壓力,也讓他感受到你勇於目光接觸(eye contact)的自信。

3. 被問到不會的問題時,誠懇回答自己不懂,但日後會努力涉獵

4. 記得問好及說謝謝。不管是個人面試、集體面試、或是視訊面試,剛開始時的問好,以及結束後的道謝,都是最基本的禮貌。而禮貌,是真正自信的展現。

Cyndi 最後做到了「有點自信,又不會太自信」的要求,幸運通過阿姆斯特丹大學的口試,也爭取到了獎學金補助,今年一月已前往荷蘭就讀,繼續尋找她的自信。

六、幹部與社團經歷的核心是「解決過哪些困難?」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問題導向學習法之所以在今日成為顯學,是因為在面對問題、解決困難的過程中,可以看見學生「發覺問題」、「了解問題」、「尋找資源」、「溝通合作」、「創意發想」……等綜合素養。因此「你擔任幹部時曾經面對的最大困難是甚麼?你又如何面對呢?」是許多面試官常問的問題。

自己擔任社團老師二十餘年,發現有2/3的幹部都是「尸位素餐」,真正能扛起責任,面對問題的幹部少之又少,因此當同學在分享幹部與社團經歷時,能說出「解決困難」的歷程與細節,必能得到大加分。

七、畫自己的同心圓,「與自己的相關」都可能是問題

一位報考中文系的學生參加面試後問我:「老師,你知道有那些作家是鹿港人嗎?」

「知道啊!李昂三姊妹和王定國都是。」

「好可惜,我面試時答不出來。」

「為什麼會問這一題?」

「因為我在自傳中提到父親來自鹿港,教授就順便問了這題。」

原來面試官常從考生的自傳和備審資料出題,所以考生務必以自己為圓心向外畫圓,嫻熟與自己相關的資訊。

八、斜槓是趨勢,跨界是加分

很多考生以為「只講科系相關」是面試的不二法門,事實上,這個時代最需要的是「跨界」的人才,例如懂科技又懂法律的「科技法律師」、懂人文又懂程式的「資訊分析師」、懂工程又懂設計的「工業設計師」。

學生鼎鈞在參加麻省理工學院面試時,送給面試官一個紙摺藝術品,引起面試官的好奇,之後面試官知道他除了有數理專長外,還舉辦過個人油畫展,符合 MIT 尋找「STEAM」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 and Mathematics)長才的目標,鼎鈞因此獲得錄取,也拿到理想的獎學金。

所以面試時,別只打安全牌,讓面試官知道你未來可以成為「喜歡寫作的醫師」、「會創作搖滾樂的工程師」、或是「研究歷史的廚師」,你的面試表現將更令人驚豔。

九、面試是一場太短的戲,或許你能提供「加長版」

20年前我曾面試一位年輕人:「因為你在私校的風評很好,若你願意接下xx班,並且至少服務2年,我可以考慮提高你的面試分數。」

「沒問題,只要我能被錄取,這些都沒問題。」

他的回答讓我很安心,最後也因面試拿到高分,得以錄取。然而,1年後他就到處報考,希望離開這所非都會的公立學校。是的,我被騙了,我也從此對面試的效度產生很大的質疑。 

很多業界的人資長會感嘆:「面試就是演一場戲,我們很難在短時間去真的認識一個人。」這就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大企業,加重實習生選才的比例,因為幾個月內去了解一個人選,會更客觀。

現在許多大學會辦理寒暑期營隊,也是一種招生的管道,甚至許多面試官就是營隊的講師。當然,如果在中學階段你已經開始發表作品,甚至寫專欄,面試官將擁有更多認識你的管道。

3年前曾指導一位學生透過拾穗計劃,錄取清華大學,就是因為她在甄試前,已經有許多作品公開發表,在面試前,教授已對她有深入的了解。

所以同學們記得,在面試前,你已經可以參加各種「加長版」的面試,讓面試官提早認識你。

十、說出你對世界的提案

美國史丹佛大學提出「史丹佛2025」想像藍圖,就是期待新世代的學生不再拘泥於某一科系,而是「我想解決世界上某一問題,因此我修習那些課程。」而「道路坑洞問題」一直是學生 Tina 的最大關懷。

今年有4位學生申請名列世界百大的英國雪菲爾大學,4位均獲得錄取,但神奇的是,竟然是雅思(IELTS)分數最低的 Tina 拿到最高額的獎學金。回校後,Tina「兩眼發光」地與我分享:「主考官要我說出『對世界的提案』,我當然提出我長久關心的『道路坑洞』問題,說明它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以及車輛損傷,並提出改善的辦法,這時主考官突然變的很激動,開始『兩眼發光』地跟我談起他英國家鄉的道路坑洞問題。」  

這幾年詢問許多教授,在面試時,他們最想看到哪一種學生?8成的教授竟然都給出相同的答案,那就是,他們想要找到「兩眼發光的學生」。

當一位學生談論自己的興趣,說到兩眼發光時,我們就知道,他是一個對世界充滿熱情的學習者,而他眼裡的光,日後也會變成,世界的光!

延伸閱讀:蔡淇華《青春微素養》36個通往更理想自己的基本功,給青少年的全方位生涯指南!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