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3 台大TMBA「為你引路,從優秀到卓越」-(內在原力)作者-愛瑞克主講影片

 2021/1/23 台大TMBA「為你引路,從優秀到卓越」-(內在原力)作者-愛瑞克主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BMEKIVshpg

台灣最帥教授洪瀞 驚嘆:「這是我所聽過最棒的演講!」 用50分鐘的時間,調整您的人生演算法,幫助自己的人生邁向優秀到卓越! 當天門票500元不扣任何費用全數100%捐贈給"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我提出「修改人生演算法」來改變人生未來的路徑,只要在腦神經迴路當中,做出符合這樣設定的決策,一次、兩次、更多次之後這些迴路就會愈來愈粗壯,成為將來習慣性的決策。每一次做出和成功者相似的選擇,行為和習慣像個成功者,經過長時間的複利效果,最後就會導向卓越的成功境界。有三大面向需要調整設定: A:調整工作(對應到以下的一、二、三) B:修改判斷(對應到以下的四、五、六) C:重設價值觀(對應到以下的七、八、九、十) 一. 一人公司 一張簡單的示意圖告訴我們一間公司的經營所需元素。 CEO: chief executive officer,執行長。 CTO: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技術長。 CMO: Chief Marketing Officer,行銷長。 CFO: Chief Financial Officer,財務長。 COO: Chief Operating Officer,營運長。 一間公司的運作是需要各司其位的人才來分工互助,才會有競爭力。許多人到了四十、五十歲覺得沒有成就,是因為根本沒有像一家公司那樣在認真經營。一個人不可能完成人生的各項課題,一定要找人互相幫忙才能圓滿。我知道自己能力有限、盲點很多,於是主動積極地請楊斯棓醫師、洪瀞教授在內,十多位作家們一起協力來完成這一場演講。這就是「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遠」的具體實踐。 我引用洪瀞教授《自己的力學》書中有關量子力學、盲點的論述,據以衍生為當天講座的開場,是《與成功有約》書中「以終為始」概念,為最後上場的洪瀞教授事先鋪好紅毯。商管類經典巨作《從A到A+》這本書的核心觀念:「先找對的人上車,再決定車子要開往哪裡去。」這就是這一場講座的安排,先找出十多位作家成為神戰友,一起撞擊出來的火花基本上只會大不會小。 二. 第二曲線 多數人將自己的一生完全投入在工作上(第一座山)但是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這樣的人到了屆齡退休之後,很快就會失去人生目標,失落抑鬱而終,就像《靈魂急轉彎》這部電影當中男主角終於完成夢寐以求的表演之後,竟然感到落寞而覺得人生無意義、想結束生命(美國有一個統計是一年半、歐洲另一個統計是兩年)。必須在第一座山還沒走到山頂之前,至少提前五年至十年開始尋找另一條岔路,是通往第二座山的路徑。而如何找到第二座山、攀向人生真正快樂的終點,要看第三點。 楊斯棓醫師多年前自費舉辦了222場環島(環世界)的環保相關議題演講,比任何人更早開始攀爬第二座山,如今他已經在攀爬第三座山(推動閱讀的文藝復興,也是出版界的救星)。洪瀞教授取得世界排名前十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土木工程與工程力學博士學位,也曾擔任日本京都大學災防研究中心與美國史丹佛大學客座教授,卻毅然決定回台奉獻教育,希望推動台灣成為文化輸出國,他才三十多歲,已經同時在攀爬學術界與無償推廣文化產業的這兩座山。 三. 三種工作 1.有金錢收入的工作。 2.無償的工作。 3.自我實現的工作。 必須同時做這三種工作(多數人只有做第一種)。今天的homework就是找到第二第三種工作,告訴自己的另一半或最要好的朋友,即日起開始貫徹執行。這是最能夠確保人生快樂又富足的方式。 這一場演講,對我來說是無償的工作(事實上是要付出好幾萬元)、自我實現的工作(無價)。試問自己,哪一種工作是真正能讓你走到「快樂的終點」呢?楊斯棓醫師自費走遍全台(更走到海外)的222場演講,他告訴我,是靠賣掉五間套房的錢之後才能走完,但是他完成的不僅是自我實現,而是實現台灣許多公民對於環保的自覺。洪瀞教授放棄美國半導體業的高薪工作,毅然回台投身教育,這就是自我實現。想要達到人生快樂的終點(第二座山)必然是從2.無償的工作,或3.自我實現的工作 當中找到引領之路。 四. 利他+利己的比重配置 建議設定自己的年齡為利他的比重,例如20歲的學生,利他20%,就會和多數利他0%的人明顯區隔出來;40歲的人,利他比重就要40%。我周遭幾位不到40歲就財富自由的卓越者,他們在40歲以前的利他比重都超過了50%因此他們會比他人更早成功。有句話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難道我們要像茶壺的水越倒越少?其實不是,懂得宇宙運行之道,會擴大自己的眼界並感知自己的渺小,而更樂於包容一切萬物,讓「大我」變得更大、「小我」變得更小。一個人只顧利己,就最高分也不會超過100分,但一場演講幫助350人,創造35,000分總分,就算只有10%功德歸給自己那也有3,500分。很多學生在求學階段都是為了拚第一,這是賽馬式的競爭,但是我們應該用馬拉松式的方式才對。賽馬式競爭是一個利己的行為,鳴槍起跑之後,賽道上的其他所有人都成了你的競爭者(敵人)。馬拉松則是從真正參加前就和你一起報名、長達半年每天一起練跑、當天一起全程陪你跑完終點的人,都是一路上最好的夥伴。人生就是一段平均長度80年的馬拉松,好好珍惜一路上陪你跑的每一個人。 應該隨年齡增加利他比重(例如20歲的學生20%利他、30歲的人30%利他)。我周遭幾位不到40歲就財富自由的卓越者,他們在40歲以前的利他比重都超過了50%因此他們會比他人更早成功。我是主講人之一、兼這一場活動主持人,在一小時之內(58分鐘)先負責開場介紹十位當天參與的作家好友們,請留意,我花在介紹每一位作家的時間,都大於介紹我自己的時間。會後我也請攝影師優先將其他作家們的特寫照片做好給他(她)們,而我的最後有時間再做,這看似犧牲自己照亮他人,然而,每一位參與的作家們收到自己特寫照片都很開心的發表心得文章並tag我,最後反而是他(她)們的掌聲鼓勵了我、渡我到桃花源。 五. 成功竟然有公式 【 (熱情×優勢)×態度】×人際槓桿 熱情是我們喜歡的事情(0~100),優勢是我們做得好的事情(0~100),這兩者相乘就是我們所謂的天職或天命,但要做得好還需乘上態度(負1至正1),這就是日本經營之聖 稻盛和夫所提出的經典成功方程式。現代還要加上「成功者的遮罩」,確保自己的人生態度不會被影響而變成負值,然後再使用「人際槓桿」來放大自己的努力成果。此場活動的影片是委託「黃一嘉電影工作室」,兩周內後製完成,將公開撥放,可以幫助到的人絕對遠遠超過當天現場350位聽眾。你在這個世界的地位,取決於你一生能夠幫助多少人,影片拍攝與製作只是三萬元(友情價,黃一嘉導演是TMBA第五屆創立策略行銷部的校友),但因為觀看影片而受幫助的不只三萬人。 六. 站在對的地方 Outstanding,想要傑出必須要先站出來(Stand-out),且是站在對的地方。最高效能,是讓自己成為人脈網路的節點,讓自己的努力/作品/服務被放大到數萬倍的人看到和使用;次之,則是擁有「身為人際網路節點」的戰友幫助你。當天十多位共同參與的作家,事實上就是當今閱讀世界裡的人際網路大型節點,各擁數萬粉絲(包括宋怡慧老師,因學測陪考而無法蒞臨,仍給予我們精神相挺,我由衷感激!宋老師《用書脫魯的一生閱讀術》當中探討人生最重要的20種能力,各引用該領域具代表性的10本著作,等於是一本推廣200本書的智慧寶典,我極力推薦!) 七. 生命是長期而持續地累積過程 不會因為一次的失敗就減損你的價值。陳澄波大師的畫作,在不知道他的故事之前,光看他的作品之豐富、影響力之深遠,會誤以為他是活到一百多歲的人呀!(事實上只有52歲,因為作品,會延長一個人生命的長度) 人生要成功一定要有作品,我引用了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的一場演講,提到偉大的企業必須要有「水庫的思維」(當時演講台下數百位企業主都摸不著頭緒,就是沒有水庫所以才來聽松下演講,但松下堅持要大家想辦法先擁有水庫思維、造出水庫)。我說:「人會來,就會離開,但是作品都會被留下來。」不要說自己沒有作品,請想盡辦法先創造出一個作品,然後第二個作品、第三個作品,直到有一個代表作,你就會卓越成功。就算沒有代表作,生命是一個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只要作品累積達到一定量,就會有影響力。 八. 沒有壞事、甚至沒有壞人: 任何事情的發生必有其目的,且有助於我。我舉自己國中雙手骨折的例子,因為右手雙骨斷太嚴重,很久才好,不得不靠先復原的左手寫字,因此激發了右腦(偏感性、創意、抽象發想)的活躍,也使得我後來能夠寫出理性與感性兼具的文章。上天的安排一定有用意,並且留下了線索讓我們去找到乍看是壞事之下的好事,如果我們沒有智慧一看就懂,也要給自己至少半年的時間去慢慢找出來。每一個靈魂都是從天上來到這世界的,誰要犧牲當壞人?我們都要給周遭的人一個做好人的機會,他們都有機會成為好人。好友安納金跟我說,從佛的眼中看出去,每一個人都是一尊佛(只是被世俗的塵埃蓋住而無法明心見性);從菩薩的眼中看出去,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成為菩薩;惡人眼中看到的都是壞事。我說我看出去99.9%都是好人,剩下的還在練。 九. 因包容而完整 舉例L.G.B.T佔了全球人口約5%~10%,這些人往往不被群體接受而容易被歧視或霸凌,但這些人因為能夠耐過漫長的煎熬而最後出現極高的成就。例如最近十年整個華人圈最暢銷的作家是 蔡康永,他只有幾本著作合起來就熱銷500萬冊,遠超出其他所有作家。L.G.B.T和我們一同構成了這個世界,世界也因為他(她)們而完整,我們必須能夠善用他(她)們的力量,滿分才會是100%。 這只是一個舉例,這世界上太多二分法,把人們分離了,當人們習慣選邊站的時候,他們的世界就不完整,人生就不可能達到100分的滿分。我很喜歡歐陽立中老師在《人生有限,你要玩出無限》新書中所說的:如何天下無敵?三國晚期楊修是司馬懿的大敵,曹操殺了楊修,司馬懿卻替楊修求情說:「臣一路走來,沒有敵人,看見的都是朋友和師長。」要成功,最好的方式就是別把對方當敵人,而是當自己一面鏡子,做得好給予鼓掌,做不好反求諸己。唯有如此,才能夠專注在自己身上,也因此才能夠抵達那些東張西望、瞻前顧後的人無法抵達的境界。 十. 你是誰比你做什麼更重要 哈佛商學院金.克拉克教授說,他小時候媽媽在他上學出門前,都會低下頭來盯著他的眼睛說:「小金!」「你今天是要出門去當領袖的,千萬要明辨是非,可別讓人家牽著鼻子走,要記得你是誰喔!」他大在學時期加入樂團並參加全市的搖滾樂團擂台賽,獲得冠軍,當整個團隊欣喜若狂準備簽下經紀合約、全美巡迴表演,他知道自己不是要成為搖滾巨星,儘管是一個大家認為理所當然、更容易成功的選項,但他仍選擇主動離開樂團,投入學界,最後他成為哈佛商學院的院長,長達十年。 再舉《記得你是誰:哈佛的最後一堂課》的第一篇,翟庫馬教授的實例,喜馬拉雅山上的那一位中年婦女背著他走了三天的路才能夠到另一個有人的村子,卻完全不求回報。這讓我們知道人的天命,不一定是一種職業(或工作,或者《靈魂急轉彎》電影中所謂的「火花」),翟庫馬教授儘管最後在53歲因山難而死,卻留下了這些經典的故事,被翻譯成為數十種語言,在國際上熱銷數百萬冊,這就是人生的使命。記得你是誰,然後以終為始,用「自己人生最後想要成為的人」來為今天起的每一件事情做決策,那麼你就會成為你想成為的人。但若您實在不知道自己興趣、天命、將來要成為甚麼樣子,那就透過大量的閱讀,因為現今所有領域、各行各業的成功者都被寫成了書,你只要去讀,就可以找尋到你喜歡的、作為參考的典範。 演講時間:2021-01-23(六) 09:30 ~ 12:00 演講地點:集思台大會議中心國際會議廳 【講者簡介】 愛瑞克|TMBA 共同創辦人、《斜槓的50道難題》暢銷作家 楊斯棓|《人生路引》暢銷作家、金石堂2020年度風雲人物 1/23演講影音網址 https://is.gd/41V8Wd 洪瀞|《自己的力學》暢銷作家、媒體稱為全台最帥教授 1/23演講影音網址 https://is.gd/DComIc

上述內容來自: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BMEKIVshpg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