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力場 — 6 品牌力】 蔡淇華
個體崛起,靠品牌
其實今日大學選才納入「學習歷程」,就是要鼓勵學生「個體崛起」……
政府從民國85年起廣設大學,大學數從24所,膨脹到109年的126所,30年間暴增102所。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資料顯示,這二十餘年來畢業生的起薪平均,僅從2萬8千16元增加到2萬9千819元。
更令人震驚的是,在通貨膨脹的年代,有64%受雇者的經常性工作收入不到4萬,而這領取低薪者,大多是文組的畢業生。
21世紀,在全球化的分工下,理工科人才成為時代的寵兒,不用頂大學歷,一般理組畢業生,可輕易拿到百萬年薪。然而害怕數學,或是性向在社會組的學生,很容易成為經濟的弱勢。例如大傳、設計、歷史、政治、語文等文組科系,一直被認為是起薪低的科系。然而,那只是「起薪」。
三個月前,一位擔任報社記者多年的好友,應聘擔任一國家級博物館的媒體中心執行長。對於她能勝任此職,我一點都不意外。雖然她原服務的報社,受限於大環境,無法給她大幅加薪,但因為在新聞界,她以真誠、公正、與效能著稱。她創造自己成為品牌,而品牌代表價值,有「價值」,便能超越「價格」。
一般設計相關科系在業界的起薪,大多不到三萬,然而學生芬卻因為長期在IG發表婚禮卡片以及T恤圖案等作品,受到粉絲的喜愛,現在靠著接案,所得已超過原公司薪水兩倍。又例如商學院畢業的敏迪,本來在印花樂擔任行銷工作,但因為對國際新聞的熱愛,在公餘研究、並創立自媒體,最後離開公司,將國際新聞當成主業。其2022年推出的商品「國際觀察曆」,銷售金額竟超過千萬。
其實今日大學選才納入「學習歷程」,就是要鼓勵學生「個體崛起」。例如江仲淵從高二起,努力研究民國史。在清大特殊選材面試時,江仲淵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對歷史的喜愛,面試官彭心儀博士表示:「他講到有興趣或有自信的主題,眼睛會發亮,所以面試結束後,教授們幾乎都沒歧見,決定錄取他。」
江仲淵高中時,便已成立「歷史說書人 History Storyteller」團隊,粉絲專業有逾三萬追蹤者。他今年雖然才念大二,但已出版《民國文人檔案,重建中》、《文青這種生物,自古就有:17段隱藏在史籍和作品背後的奇葩人生》……等暢銷書。雖然歷史被認為是冷門科系,但卻被江仲淵念成了大熱門。
自己也是文組畢業生,畢業後三年,一樣過著領低薪、見不到未來的日子。還好,靠著終生學習,語言能力變成專業,得以取得教職;最後靠著寫作建立品牌。現在每年寫作的所得,竟也與學校本薪相埒。
今日連全球半導體龍頭台積電,為了因應全球變局,都開始公開招募具備政治經濟學養背景的畢業生,因為若能「念通」這些科系,便能擁有「商業精準決策」、「因應地緣政治風險」等分析能力,這也是理組學生無法取代的能力。所以不管同學念的是理組或文組,只要記得養成「終生學習立專業,誠以待人建品牌」的習慣,一定更容易「個體崛起」,打破低薪的魔咒!
#國中會考在即,《中學生報》將「111年會考衝刺」系列文章,彙整成一份完整檔案,供有興趣的朋友下載閱讀,歡迎多多利用
祝福所有考生都能發揮 100% 的實力,贏得理想成績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