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識和能力哪個更重要?
一個人只要有能力,即使在這個單位沒有獲得機會,在其他單位,也一定能夠找到一展拳腳的地方。
整理◎Career編輯部 內容提供◎幸福文化
2023.09.23如果從做成事情這個角度來講,無疑是能力更重要,因為學識本身並不能讓人成事,在學識和成功之間,需要一座橋梁,那就是能力。
在職場上,沒有哪位老闆願意直接為學識支付報酬,他們只會為能力買單。 很多公司在招聘時強調學歷,是因為在無法判斷一個人能力的時候,只能暫時認定學歷高的人可能能力強。
而一旦發現某個人空有學問,卻做不成事的時候,態度就變了。這時空有學問的人,便成為眾人嘲笑的目標。相反地,一個學歷不高的人,如果最後證明自己能力很強,能夠解決問題,常常會被重用。
然後,主管會冠以「破格提拔」的說法,以證明自己識人的本領。實際上,有能力的人被提拔,算不上什麼破格,因為在人才流動性很大的社會裡,被提拔是他們應該得到的肯定。換句話說,一個人只要有能力,即使在這個單位沒有獲得機會,在其他單位,也一定能夠找到一展拳腳的地方。畢竟,對整個社會來說,有能力的人總是稀缺的。
那些必備的「非專業能力」
人的能力大抵可以分為專業能力和非專業能力。
「專業能力」這個詞很好理解,做任何工作都需要具備相應領域的知識,並解決該領域的問題。如醫生在醫學上的能力、律師在法律上的能力、工程師在技術上的能力,都屬於此類。大家努力讀書就是為了掌握這些能力。
本書就不討論這方面的內容,而把重點放在非專業能力上。
非專業能力的種類有很多,我把絕大多數人都需要具備的非專業能力,分成以下五類:
一、交往力。
絕大部分時候,要做成一件大事,僅僅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很多人幫忙。
一個人能做成多大的事情,在一定程度上,要看他能夠調動多少人力資源,而這就依賴他的交往力。
由於這種能力學校不教,更不會去考察,因此很多人不重視。還有些人會覺得,那些交往能力強的人是會獻殷勤、無原則,甚至諂媚,自己不善交往反而是率真的表現。
事實上,是否善於與人交往和有無原則地討好他人,是兩個不同維度的事。
二、洞察力。
洞察力是指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問題,或是別人看不到的本質。
我們都說今天是資訊時代,強調資訊的重要性,然後千方百計地去尋找資訊。
實際上是,資訊就在那裡,很多人卻視而不見,或者只能看到事情的表面,卻無法洞悉真相。
一旦無法洞悉真相,就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也就沒有正確的行動。
三、分辨力。
之前,人們通常接受一種傳統的、正統的價值觀,並以此作為分辨是非的標準;如今,這種統一的價值觀,其實已經不存在,而資訊又嚴重超載,分辨善惡、是非、對錯就顯得尤為重要。
過去,我們在報紙上閱讀的文章,雖然它說的不一定就真實或者正確,至少辦報紙是有門檻的,記者、編輯是本著專業態度寫作、修改那篇文章的。而現在的自媒體和社交平台上,充斥著大量的不實資訊,甚至為了吸引點閱率,不惜誤導用戶。
另外,我們過去生活的環境是熟人社會,大家對周圍的人都比較了解,做出判斷並不困難。
如今生活在生人社會,彼此之間的了解程度非常有限。
若缺乏分辨能力,就如同在迷霧中行走,看似走了很遠,其實不過是在原地打轉。
四、職場力。
在專業化時代,人們需要按照規範,處理職場上遇到的各種問題,而不能感情用事。
一個人專業水準夠高,只是他能夠在職場上站住腳,並且不斷獲得成功的必要條件,但還不是充分條件。
以什麼樣的方式做事,以什麼樣的態度與他人合作,通常決定一個人在職業道路上能走多遠。
很多人誤以為,只要把事情完成就可以了。其實在職場上,我們不僅要完成工作,還要以專業人員的標準去完成。換句話說,一件事的過程,常常和結果一樣重要,而職場力則是完善過程的基本保障。
五、行動力。
行動力強不是簡單的勤奮努力、辦事效率高,也不是凡事親力親為,而是能夠讓自己的行動產生想要的結果。
一個人再辛苦,做了再多的事,如果沒有達到目的,就算不上行動力強。
經過這樣的梳理,你就能發現,能力既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也不是天生的稟賦,而是可以一個維度、一個維度慢慢地培養起來。
不過需要強調的是,在能力之上的是品格。能力相當於一長串「0」,品格則是數字首位的 「1」。沒有品格,能力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再強也無濟於事。
需要強調的是,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而複雜的過程,僅僅讀一兩本書是不夠的,關鍵在於採取行動,改變習慣,定向培養。
因此,我以歌德的名言「太初有為」與大家共勉。世界上懂得道理的人很多,但是能夠實踐的人卻很少;為自己樹立宏大目標的人很多,但是邁出第一步的人卻很少。
當一個人真正行動起來的時候,他就已經超越大部分的人了。
註:本文摘自:《軟能力:那些學校裡學不到卻讓你終身受益的底層能力》,吳軍著,幸福文化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