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丙成:諾貝爾獎得主說,讓他不放棄的關鍵是…

 【諾貝爾獎得主說,讓他不放棄的關鍵是…】

葉丙成

兩個禮拜前,我在教育部接見了 2022 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來自法國的 Alain Aspect 教授。我第一印象覺得他很嚴肅,但後來我們聊開之後,發現他是個很有趣的阿北。他送了我一本他寫給大眾的物理啟蒙的簽名書,然後跟我說一定要讀。我禮貌性地點頭,然後他就說下次見面的話會給我考試,讓我捧腹大笑 😀
贈書後,Alain 阿北突然跟我說,他那天下午三點在台大演講,希望我能去聽。原本當天下午我有排行程的,但諾貝爾獎得主親自邀你去聽他演講,我們代表台灣的教育部受邀了,怎能不去?立即取消下午原本的安排,去聽 Alain 阿北的演講。
在這場演講,我印象最深刻、也最有共鳴的,是Alain 阿北在演講後與李遠哲院長在台上對談結束,開放提問時,Alain 阿北對一位現場學生的回答。
那時候有一位坐在後座的同學發問:「在研究的過程中,一定常常遭受到挫敗,實驗結果不如預期。請問 Alain 教授,您是怎麼有動力能夠一直持續做下去,不會因為挫敗而放棄,最後終於得到諾貝爾獎的肯定?
Alain 阿北聽了之後,對著李院長說:「我們做實驗,很多時候都會哪裡有漏(我聽到的是 leak)而出問題對吧?」李院長微笑點頭。
Alain 阿北繼續說:「所以在做研究的過程中,常常都要花很多時間抓出到底哪裡出差錯,抓漏在哪裡。我覺得這非常好玩!因為這就好像警察抓小偷一樣,要一直動腦筋去推理,到底問題是出在哪裡。當遇到實驗結果有問題時,我很享受這個抓漏、找問題點的過程,樂此不疲。因為這個過程太有趣了,所以怎麼樣都不會想放棄。
Alain 阿北一回答完,我就跟旁邊的教授說:「Alain 說他覺得最有趣的事情,恰恰是我們學生覺得最受不了的事情。」
Alain 阿北說的,我很有共鳴,因為跟我以前跟學生談過的教育觀點很像。在台灣,大人跟學生都太在乎效率了。所有的時間都很寶貴,不能浪費。在台灣的社會,「浪費時間」是一個從小到大被耳提面命的非常大的罪惡。在這樣的文化下,長大後都變成對時間很斤斤計較,什麼事情都想越快到達終點越好。中間過程出現任何問題或波折,都會覺得是浪費時間、都覺得是折磨,一直在想怎麼不能趕快成功。
所以當做事情的過程中出現問題,在這種極端追求效率的文化下長大的人,是很難去享受那個過程的。
我自己創業的頭幾年也是那樣,那時候只是一直想著到底還要多久才能成功?還要多久才能到達終點?在這種想法下,每天公司出現的問題都會讓人覺得很煩、很燒腦、很傷神,創業一點都不好玩了。
直到有一天我跟一位連續創業成功的好友前輩聊,問他是怎麼成功的,每天公司這麼多問題好煩是怎麼度過的?
那時候好友前輩的話打醒了我,他說他就是喜歡這種像雲霄飛車的過程,每天公司都會有問題出現,每天都想辦法克服這些問題,這個過程好好玩!他覺得每天這樣用心用腦去解決一個個問題,讓他才覺得真的有活著的感覺
他的回答一語驚醒了我,我才從此改變我的思維,開始去理解到,那個過程才是重要的創業的本體是那個不斷克服問題往前進的過程,而不是最後成功上市的那個終點要創業,就是要享受那個不斷披荊斬棘往前進的過程,才能做得好,而不是邊砍邊想著:到底還要多久、到底還要多久、到底還要多久
改變了視角,我後來對於創業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磨難,都看成像是打電動在打怪,也越來越能從過程中得到成就感跟樂趣。我也因此更有動力堅持下去。
——
以前我在帶數位信號處理實驗課的時候,有一次學生實驗結果做不出來,我們花很多時間找問題,在程式裡找了兩三個小時找不到問題、板子接線也都沒有問題。怎麼找都找不到。最後終於把問題縮減到,可能是我們用的某條訊號線有狀況。結果一換別的線,實驗結果就成功了。
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當那次學生看到實驗結果成功了,我原以為他們解決問題會很開心的。沒想到他們不但沒有開心,反而是非常的生氣!他們氣得破口大罵,說被浪費了三個小時的時間,就為了一條爛線。如果不是這條線,他們就可以早三個小時離開,他們覺得這整個過程是浪費時間。
我那時候試著跟他們說,這整個過程中,你學會了運用邏輯一步步找到問題點的能力,這個 debug 的能力,未來在你任何工作中都會很有幫助的!今天其他很快做完實驗的同學們,都沒有你們這組今天的收穫大,因為他們沒有經歷這一切。
十年前,我這麼跟學生說。但我不知道聽完對著我微笑點頭的他們,有多少人真的聽進去,知道抓出這條爛線 bug 的過程對他們的可貴之處
——
結論:我們與諾貝爾獎得主或是成功創業家的最大距離,與其說是學識上、能力上的差距,或許更值得思考的,是在於我們是否把時間看得那麼功利?是否太在乎時間的 CP 值
我們是否能讓自己轉換視角,開始跟 Alain 阿北一樣,對於過程中的抓漏,能那麼地樂在其中,而不是總是只在乎結果?我們可不可以不要再把「浪費時間」當成那麼大的罪惡?
共勉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