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成為第一還是唯一?陽交大電機學院院長:從改變看待「生涯規劃」開始

該成為第一還是唯一?陽交大電機學院院長:從改變看待「生涯規劃」開始

作者/整合傳播部企劃 | 2024-10-30


https://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103742&fbclid=IwY2xjawGUdb1leHRuA2FlbQIxMQABHfmw6YKGltYD7AoCVTMbqGOCQEeVJBByYsHIT-w2_V19naJbjPrta4doSQ_aem_9LE065pL-9m6adD90tttsA

生涯抉擇像是走在一條霧氣瀰漫的道路,面對無法預測的未來,每一步都充滿不確定。 究竟該往哪個方向前行?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學院院長王蒞君教授認為:「最重要的是傾聽心之所向,唯有持續茁壯擅長的事並增加學習廣度,未來無需被動等待。」

徐有庠基金會透過舉辦「有庠創新論壇:探索興趣、想像未來」,創造卓越科學家與年輕學子的交流,扎根科技教育。2024年國立新竹科學園區實驗高級中等學校(竹科實中)及臺北市立松山高中,邀請陽明交通大學電機學院院長暨終身講座教授王蒞君,分享研究歷程的所學所思,啟發青少年自我探索的勇氣。

成為第一還是唯一?你可以做最好的唯一

獲得美國電子電氣工程學會IEEE Fellow頭銜並不容易,當選人需對工程科學與技術進步或應用做出重大貢獻,才有機會得到該項榮譽。2011年,王蒞君教授因「無線網路中的蜂窩架構和無線電資源管理」方面的卓越成就,被選為IEEE Fellow;他在「無線通訊」領域投注的熱情、研究成果屢獲國際肯定,更擁有九項美國專利。

王蒞君教授站在講台上,笑稱求學成績不算特別亮眼,是什麼經歷堆砌出如今日國際知名學者的身份?演講前,他向台下拋出「第一和唯一,你選擇哪一項」的提問,「差別是什麼?前者在於成就感、被認可,當然也伴隨壓力跟競爭;後者強調個人特質、不可替代性,突破過程,會面臨孤獨和不被理解的挑戰,唯一只有自己相信。」不過第一、唯一可否同時兼具,曾與美國數學家、資訊理論之父「克勞德・夏儂(Claude Elwood Shannon;以下簡稱 Shannon)」及全球半導體元件物理與製程技術權威「施敏」,兩位偉大科學家共事過的王蒞君教授,從他們身上看見了肯定的答案。

Shannon和施敏除了專研於各自領域,也一直嘗試創新,沿此精神,發明出帶給未來無限可能的理論與產品——Shannon以超乎常人的洞見,看見布林代數與電子迴路的關聯,奠定現代資訊理論基礎,開啟數位時代的大門;臺灣半導體產業重要推手施敏,1967年與韓裔美籍科學家姜大元發明人類史上第一個「浮閘非揮發性半導體記憶體」,沒有這項發明,就不會有手機、平板或其他電子產品的出現。

「兩位科學家給我很大的啟示,是說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只聽別人怎麼想」,王蒞君教授將自己的收穫,遞給年輕世代,勉勵對生涯迷惘的學子,「努力尋覓你的長處,相信每個人都會成為未來的第一與唯一。」

人生如量子環境,多元方展才能掌握未來

此次報名講座的同學,多半為即將選擇文、理組的高一生。好奇王蒞君教授當年踏入「無線通訊」的關鍵為何?他說是受電影《狄克崔西》(Dick Tracy;1990)影響,「看到畫面中警探對著手錶通話,就被吸引了,心想一定要做這個。雖然沒做出來,卻貢獻很多學生在這領域。」王蒞君教授用輕鬆的方式,回應學生對生涯規劃的焦慮,鼓勵大家從各類型電影汲取靈感,或許能在裡面找到蛛絲馬跡

「你要想像一下未來是什麼?很多事物也許會被取代。」王蒞君教授直言,整個大環境氛圍都在告訴我們該往最有出路的科系走,但當一邊的翅膀飛得離太陽太近,有沒有可能就融化了。

他將人生比喻為量子環境,「不要因為現階段的趨勢,放棄累積的興趣,他們就像存在不同空間的『粒子』,什麼時候會遇到很難說,最好的方式是趁年輕多發揮,待與能量相遇,就能以最佳的狀態相互作用。」在不斷改變的時代中,如何掌握、創造未來,解答藏在探索不一樣的經驗,以及跟隨自己的心之中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