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高生推甄 「學檔」使用率降到4成」新聞之我觀

「技高生推甄 「學檔」使用率降到4成」新聞之我觀

 此新聞報導,其標題與內容所呈現的資訊,需要再查證確認,以避免錯誤引導

技高生推甄 「學檔」使用率降到4成

 

廖夫子觀點
不論是技高生或是普高生,會這麼大量的人數比例選擇PDF ,是因為大多數人高一甚至是到了高二也沒有花時間力氣去處理這件事,而且不少學生也對這區塊沒有什麼概念。
尤其大多數學生,平時沒有把握機會上傳「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為了參加「技優甄試」或「甄選入學」管道,謀取最後的上傳學檔機會,只好通通改成上傳「單一PDF檔案」,這也是不少第一線老師會針對拖拖拉拉的學生,給予的補救方案建議,結果記者的撰述卻是如此的結論。
另外記者訪問學生,受訪學生表示「沒有任何參考資訊…」。但教育部其實在前兩年就已經分別提供2022與2023版本的學習成果呈現建議。可能資訊取得過程有疏漏或是官方文件在宣傳力道上還要再加強。
技高升學管道,這幾年下來,「甄選入學」為最大宗,近六成左右。而甄選入學是必看學檔,所以新聞標題寫的四成,恐令人有誤解產生。
如果大家有仔細去查看甄選入學簡章,便會知道只有前面的熱門校系才會第一關佔40%,越是排名中後段的學校科系,第二階段的配分比重越高。
當學生考完統測,衡量三年的學業表現還有歷次模擬考成績,自己大約能上哪裡,應該心裡有底。
第一階段統測成績篩選沒過,很多時候是不願意承認或不能認清自己的分數排行在那裡,硬是填了自己一定過不了的校系,當然被刷掉的機率會大增。
如同以前一位畢業校友,他的統測考了40級分,但是他在甄選入學,還是想填個北科大試試看,我們如何勸說也沒有,但結果可想而知。
對於要拚台科北科等前段校系的學生來說,第一關統測篩選真的很重要,是決勝關鍵。
但是如果要拚中後段學校的人,則更不能忽略第二關指定項目甄試的項目(專題、學檔、面試、術科…),因為越是中後段的校系,第一階段比重越低,如截圖附件(以114學年度甄選入學機械群校系為例),國立校系第一階段配分佔分最多到頂40%,但中後段校系第一階段比重就低於40%,還有一堆校系第一關佔10%,甚至一堆校系,統測只佔5%。
這些中後段校系如果想要用統測成績來挑人,校方自己要有心理準備,因為招生不足額的情況很容易馬上發生。
當我們從甄選入學的配分比重,再查看總名額與各群科各管道的名額,還有各管道流程時間表,我們更會知道,要提醒學生做怎樣的準備與安排。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